特朗普前几天再次放话,说美国支持并欢迎格陵兰加入美国,不管怎样,美国无论如何都将格陵兰岛。他同时说美国还将“收回”巴拿马运河,声称这条运河一直“受中国控制”。
随即格陵兰总统穆特·埃格德公开回应了特朗普,格陵兰人将决定自己的未来,不想成为丹麦人或美国人。
不过李嘉诚的长江和记实业将巴拿马运河两个重要港口的大部分股份,以228亿美元(1654亿人民币)出售给了美国投资公司贝莱德牵头的财团。
其实特朗普早在20019年就多次打算收购格陵兰岛,称其对美国来说具有很大的战略价值。
当时的丹麦首相直接拒绝,表示格陵兰岛不是卖品。格陵兰自治政府也表示无意出售。
特朗普随即取消了原定访问丹麦的计划,表示宝宝不开心了,丹麦首相的回应很不友好。
特朗普上任两次后都要收购格陵兰岛,在美国历史上也并不是特例(当然美国历史也没多长就是了)。
早在1867年,美国时任国务卿威廉·西沃德疯狂抢购国土。当年他以720亿美元的价格从俄罗斯手里购买了阿拉斯加。
同时他还想收购格陵兰岛,当时的美国对格陵兰岛了解很少,认为格陵兰岛是一片富饶的土地,有着大量的海洋生物、优质煤炭以及一种叫做冰晶石的矿物。这就像欧洲人看了马可波罗的游记,以为中国到处都是黄金。
然而当时的美国舆论并不友好,报纸上纷纷嘲笑西沃德收购阿拉斯加是“愚蠢之举”(淘金热是后来的事了)。
于是,西沃德购买格陵兰岛的提议没通过。
时间来到1910年,美国驻丹麦大使是个小机灵鬼,想出一个三方土地交换的方案。流程是这样的,丹麦将格陵兰岛给美国;美国将菲律宾的一组岛屿给丹麦;丹麦再拿岛屿给德国;德国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还给丹麦。
不过这个方案没有开始谈判,就胎死腹中了。
时间又来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美国在格陵兰岛建立了图勒空军基地,主要作为气象站和转运基地,用以支持跨大西洋飞行作业,有超过10000架飞机在格陵兰岛加油休整,准备轰炸德国。
当时的美国认为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固定航空母舰,后来麦克阿瑟也说台湾是不沉的航母,可见在美国眼里到处是航母,到处都得建基地。
德国入侵丹麦后,美国非常担心德国会入侵格陵兰岛作为进攻美国的前沿基地,所以和丹麦签订了“保卫格陵兰条约”,规定美国在战争期间负责保卫格陵兰,作为交换,美军可以建造任何必要设施以供飞机降落。
1946年二战结束后,美国感觉格陵兰岛用的很爽,就想从丹麦手里购买格陵兰岛,报价是1亿美元。
丹麦再次拒绝,表示他们虽然欠美国很多,但不认为欠美国整个格陵兰岛。
二战结束后紧接着就是美苏冷战了,格陵兰岛的位置恰好又处在美苏之间的地理中点。1951年,美国和丹麦签署了新条约,赋予了美军更大的自由度,将格陵兰岛用作其北极作战基地。因为当时美国认为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北极会是战略中心。
美国在格陵兰岛西北海岸将图勒基地建造成一个大型空军基地,在冷战高峰时,基地里驻扎了10000名美国士兵。该基地可以让美国快速应对苏联核威胁,从基地起飞的轰炸机可以在数小时内到达列宁格勒和莫斯科。
美国甚至尝试在格陵兰岛冰盖下建造军事基地,打算建造一个名为世纪营的冰下核城市。
这个计划是“冰虫计划”的一部分,“冰虫计划”是一个更大更疯狂的计划,计划在冰盖下挖掘大规模隧道和储存设备,用来隐藏和发射战术核武器。
不过疯狂的老美因为现实原因最终没有实现这个计划。
后来根据美国国防部长致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备忘录,五角大楼直到1955年仍然想要购买格陵兰岛,但是并未正式报价。
1979年,格陵兰岛从丹麦政府获取了“自治权”,不过丹麦仍然参与其国防和外交。美国仍然保留着在格陵兰岛的军事实力,图勒空军基地在2020年移交给了美国太空部队,现在名为皮图费克太空基地。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原基地名“图勒”一词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意为遥远北方之地。“皮图费克”则是当地原住民对格陵兰岛的称呼。基地名字的变化,意味着去殖民化和复兴原住民文化,也反映了格陵兰追求文化自主和地方认同的努力。